党建引领产业兴 绘就和美乡村新“丰”景-4008云顶国际网站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聚焦乡村组织振兴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引领发展模式,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绘就和美乡村新“丰”景。
“一村一工坊”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
走进淮北盛德服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缝纫机前飞针走线,旁边是一件件加工好的羽绒服,整个车间呈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淮北盛德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外贸服装生产销售的公司,2019年1月入驻烈山区古饶镇,2022年总产值达4887万元,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及特殊群体约300人就业。
淮北盛德服饰有限公司是烈山区古饶镇利用村闲置资源建设实体“微工坊”的一个缩影。据悉,为有效破解农村空闲劳动力增收渠道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等难题,淮北市烈山区在古饶镇先行建设实体“微工坊”,探索“镇党委 村(社区)党组织 企业 农户”共富模式,带动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农民增收。
“我们对闲置的厂房、学校、医院进行改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企业和村民共赢。”古饶镇党委书记陈平生介绍,除了服装厂,古饶镇还结合各村的特色产业,建立了豆腐、啤酒、玩具等产品“微工坊”,着力打通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自今年初开展试点以来,古饶镇所辖12个村(社区)培育引进乡村产业项目12个,预计2023年产值达6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月增收约3000元。
淮北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摸排现有废弃旧厂房、闲置校舍、老村部等,并根据建筑结构评估情况,来确定改造提升或原址新建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1400万元,选定18个试点建设村庄,建成标准化村级“工坊”6个、面积约6700平方米。
党建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初冬时节,和村连片的苹果园进入采摘季,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果”。
近年来,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社区依托园艺传统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果种植,推进产业发展,先后获评“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诸多荣誉称号,“和村苹果”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引领、合作运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致富、集体增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苹果红’助力‘产业兴’的新路子。”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端坤介绍,在社区党总支引领下,和村成立了淮北兴和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6位种植大户和75户居民群众入股,吸纳资金150余万元,土地335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如今,和村社区依托小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中农联·皖北农产品物流园打造线上平台,实现苹果去年销量800余万斤。同时,苹果园每年还吸引众多周边的学生前来观光研学,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和村社区目前已形成6000亩高标准高质量苹果种植园,年产量可达3000万斤,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李端坤说,和村社区还通过与烟台现代果业科学院、烟台现代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为社区提供人才支撑,指导和村苹果百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因地制宜推动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地处豫皖交界,西临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背靠柳江口花海文化园,国道g343穿村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运河水体孕育出的独特土壤使得这里成为了安徽省小麦、大豆繁育基地。
为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道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超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和土地承包权入股经营,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信息、技术上加以扶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2001年成立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种业公司 农场(种粮大户) 农户”模式发展良种繁育。
“柳麦618”验收亩产。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柳丰种业目前拥有科研试验用地240亩,流转土地2200亩用于小麦原原种繁殖,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年繁育小麦、大豆良种45000亩,生产销售小麦、大豆良种为主,玉米良种为辅,平均年销售总量2000万公斤以上。目前共育成新品种(系)36个,其中6个小麦品种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据了解,下一步,濉溪县将推动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粮食安全示范项目建设濉溪良种交易市场和种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打造以百善镇、四铺镇为中心的50万亩以上种子生产基地,成为黄淮海区域小麦、大豆种子的主要生产基地。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老百姓收入是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举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淮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明磊表示,淮北将继续抓好抓实这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